陈瓘(1057–1124年),字莹中,号了斋,南靖城西劝忠坊人。宋元丰二年(1079年)探花,授官湖州市掌书记,列任礼部尚书贡院检查官、越州、温州市通判、左司谏等职。以“直谏”出名。
宋元祐四年(1089年),任越州通判。刺史蔡卞觉得陈瓘才德兼备,给予尤其优待。陈瓘却觉得蔡心肠坏,避之不及。在明州就职时,职分田(西汉至明朝初期按官衔等级授给官员做为月俸的公田)收入丰厚,陈瓘只取一部分,其他充作公共。丞相章惇在向陈征询施政建议时,被陈瓘的勇气和见识所触动,虽然政见不一样,或是破格提拔他为太学博士。宋微宗时,陈瓘被启用为右正言,提高为左司谏。没多久,因批判太皇太后专权等事,被贬为扬州市粮料院监官,后改成无为军参议,第二年招回京都,任经典著作郎,后提高为右司员外郎兼代理商给事中;后因与丞相曾布政见相反被贬外向。没多久,因他的儿子陈正汇控诉蔡京摇摆不定东宫歪曲事实,陈瓘受祸及被抓坐牢,放逐通州区、台州市、江州、楚州等地。
宋宣和六年(1124年),陈瓘过世,寿终67岁。靖康初追封为谏议大夫,并在县学中建八局了斋祠。宋绍兴二十六年(1156年),溢号忠肃。
陈瓘为人正直谦恭,众人皆知钱财,闲居矜庄配建,不苟言谈举止,通《易经》,著有《尊尧集》等。与此同时,他的书法艺术也颇有功底,人叫“尚重而谨严”,“精劲萧散,有《兰亭》典型性”,“观其书,能够知骨气之劲也”。